王盛烈 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爱国心和庄严使命感的王盛烈,是本世纪后半叶发展水墨画写实风格而取得突出成就的高手,更是开关东水墨写实人物画一代风气的著名画家。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显著收获,首先表现在水墨写实的人物画方面。由徐悲鸿、蒋兆和开创的水墨写实风格的人物画,力矫古代日趋衰落的写意人物画“竞尚高简变成空虚”的弊病,冲破各种僵死笔墨程式的束缚,师法造化,直面人生,把体物精微的素描引入了“启物象形”的技巧之中,极大地提高了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密切了人物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刷新了中国人物画的面貌。而王盛烈本来学油画,所画油画在北京展出后受到徐悲鸿的重视与鼓励。他改画水墨画后,则成为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在为人生而艺术的水墨写实人物画上做出卓著成绩的画家。王盛烈人物画艺术最显明的特点是以社会责任感开掘激动人心和发人深省的立意。无论取材于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善于以关心民族命运和人民忧乐的情怀,去发现生活中的动人之美,去挖掘足以给人以激励、鼓舞、鞭策和感奋的主题。他的成名之作《八女投江》(1957年),以生动的笔墨技巧,善于心理刻画的形神兼备的形象,精心设计的人物关系和环境的烘托,有力地表现了抗联战士决死奋战的坚强意志与不屈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为民族生存而战的英雄主义的悲壮赞歌,在以水墨写实人物描绘重大主题上突破了前人。此后,风格类似的《海风》(1962年),进一步将写实手法与象征性结合起来,将人物的深入刻画与组合中的节奏变化统一起来,在表现质朴的劳动妇女中发展水墨写实画法。新时期以来,王盛烈不但继续画水墨写实的人物,而且也画水墨写实的耕牛。画法由过去的小写意变为严谨不苟的工笔。形象刻画更为细致精微,笔墨也更加与物象融为一体,但是这些作品细而不腻,细而不碎,细而不巧,朴素无华,充满内美而意味深长。《家乡的孩子》的质朴天真,《耕者》的平凡伟大,《高原行者》的任重道远,无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引人吟味的诗情,令人想起法国的米勒和美国的怀思。他同样擅长山水和花卉,山水画多写实境,然而不乏笔精墨妙和深邃意境,花卉作品也很精妙。